中甲 中超 欧联杯 墨西哥女联 苏里南联 墨女LNBPF 中港女甲 黑山杯 非青U17 发展杯U17 匈杯 黎巴嫩女联 皮纳塔尔杯 世欧预 南美超杯 美杯预 孟加拉超 乌克青 土女超 非杯预 亚杯预 欧女国联 欧杯预 塞内加尔女杯 萨尔甲 葡联2A杯 波兰杯 法领杯 西篮杯 丹麦U19 北马其乙 北马其乙 立陶宛杯 日职联 日职乙
当前位置:首页 > 足球新闻

国青壮志未酬之后,国足靠什么突围18强赛?

来源:24直播网 时间:2025年02月23日 22:02

触手可及的U20世界杯参赛资格,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亚青赛1/4决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U20国足,遗憾地在伤停补时阶段遭遇沙特队绝杀,仍旧未能撞开那扇尘封20年的世青赛大门,而在成年国家队赛道,国足已经连续23年,被世界杯拒之门外。

诚然,一年来各级男足国字号的进步,虽然难言显著,却仍肉眼可见。但当洲际赛场始终不见中国面孔,难见中国声音时,即便再有耐心的球迷,恐怕也已抓耳挠腮,当对手都在进步时,本就一穷二白的中国足球,怎么办?

通往世青赛乃至世界杯的道路,其实有很多,有时候,选择比坚持,更重要。

复盘中沙之间,国青看似是输给了运气和心理素质,但更深层的原因,显然来自于人员构成。

尽管在小组赛收官战充分轮休,但常被球迷忽略的事实是,U20国家队虽然不乏出色的个别球员,但人员整体并无优势可言。尤其在只有一套踢法、一套首发的情况下,已经没有秘密可言。

而反观沙特,对淘汰赛形势格外清醒的他们,雪藏了拉坎·加姆迪、塔拉勒·哈吉和于哈伊比三位主将,立足于消耗国青首发,将核心球员集中于决胜阶段的思维,在淘汰赛显然比打明牌更靠谱。

一句话,与其说国青运不如人,不如说还是技不如人。

连续20个年头,无缘世青赛,对中国足球意味着什么?

在讨论这个令人伤感的话题前,不妨看看这些年国足的对手们,发生了什么。

20年间,韩国队成为继卡塔尔和日本之后,第三支打入世青赛决赛的亚洲球队,李刚仁更成为首位来自亚洲的世青赛MVP;约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甚至缅甸等亚洲足球的角落,都相继在世青赛上,刷出了存在感。

得益于世青赛的滋养和反哺,卡塔尔历史性地连夺2019和2023两届亚洲杯,而他们的班底恰是2014年亚青赛冠军的原班人马;而从U17年龄段开始抓起的沙特,则成为了2022年世界杯上唯一战胜当届冠军阿根廷的球队。

比起老对手,中国足球的差距显然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而更可怕的是,以往的几头虎,变成了一群狼。

过往的几届亚洲杯和世预赛,以往能轻松拿捏对手的国足,面对吉尔吉斯斯坦、印尼乃至新加坡级别的对手,都要小心翼翼,唯恐翻盘。不为其他,只因这些球队的阵容里,有了大批历经一线联赛淬炼,个人能力和阅历出众的新国脚。

自1980年代日本率先在亚洲开启归化政策至今,近40年间,归化早已成了亚洲球队补强即战力,乃至脱胎换骨的必由捷径。

和以往重金厚遇招徕无血缘球员应急一时不同,如今亚洲各队堪称归化政策博物馆:上至来路可疑的几代前血缘“寻亲”,下至为及时归化战力在司法、入籍等多个环节开绿灯,只要有一战之力,就能为我所用。

于是,从青少年国家队体系就将外籍潜力股引入,培养货真价实的“自己人”,渐渐成了亚洲足球的共识。其中尤以“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的阿斯拜尔精英学院为甚。新科亚洲金球奖得主阿费夫,父母分别是坦桑尼亚和也门人;2019亚洲杯金靴阿尔默兹-阿里,则是如假包换的苏丹血统。

试想,如果站上12码的不是刘诚宇,而是阿尔默兹-阿里;如果体能耗尽提前被换下的依木兰身边,有一个阿费夫,U20国足离四强,还会功败垂成吗?

身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竞赛规则或许是这个星球上最为慎重、固化甚至保守的存在,归化也同样如此。时至今日,出战过成年级别国家队赛事,仍是归化的最大障碍。

但与之相比,篮球就宽松许多,迄今为止,历史上已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男篮有过归化球员的出场记录。而眼下同样正值低谷期的中国男篮,从篮协高层直至国家队主帅,都从不避讳将“归化”挂在嘴边。

就在并不遥远的2022世预赛,关于阿兰、洛国富、蒋光太和李可是否配得上国脚身份的争论,尤其是年龄和语言问题,一度甚嚣尘上,甚至也直接影响到了几人的出场时间。

但伴随预选赛深入,能在一对一中完成爆破的,是归化国脚;能不惜体力奔跑到最后一刻的,是归化国脚;能带伤作战不下火线的,仍是归化国脚。

出生地、肤色、语言和球风,都从来不该是区分国脚的“硬杠杠”,是否有为国出征的意愿、是否能给球队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才是关键所在。

比起国足归化路线的后知后觉,最早掀起归化大潮的日本队,显然没有心理负担。尤其在他们人手短缺的锋线上,更是如此。

40年来,日本队锋线用过巴西人(拉莫斯·瑠玮、三都主)、阿根廷人(吕比须)、韩国人(李忠成)、尼日利亚人(奥奈武·阿道),即插即用同时,毫无心理负担。

处在亚洲足球金字塔尖的日本队,在人才井喷同时,尚且不放过任何短缺的归化人才,底子本就薄弱的中国足球,更没有理由对触手可及的新国脚视而不见。

毕竟,眼下的国足,中锋、前腰、边后卫等多个位置上,都人才紧缺,在国青叩开洲际赛事大门功败垂成后,出线仍有不小希望的国足,更责无旁贷。

当同组的印尼靠着归化球员攀升到第三位时,以往等级制度森严的世预赛亚洲区,已经给出了答案。

可喜的是,上届世预赛归化功败垂成的国足,似乎已经不准备再做规划大潮的旁观者。从年初国家队集训期间,奥斯卡、塞尔吉尼奥和侯永永,就已经跟随国足集训多日。

而在首轮中超联赛中,顶在升班马云南玉昆阵型最前端的侯永永,已经打满全场。而暂时未能拿到内援资格的奥斯卡和塞尔吉尼奥,也在十万火急地赶进度,前者更是有了个响亮的中国新名字——“奥古楼”。

和前代归化大军不同,这一届国足的新面孔年龄相对更轻、背景更平民,某种意义上,他们是中国足球各级青年国字号逐步成熟前,最关键的“现阶段”。

自今年1月末侯永永、吴少聪相继回归中超后,欧洲55个国家的顶级联赛中,再无中国球员身影。指望欧洲联赛成为国足孵化器,短期之内,已经被堵上了大门。

而U20国足无缘世青赛,则意味着他们很难和同龄的亚洲球员一样,在青年足球最高舞台上被欧洲球队“验货”,而在上赛季U21球员中超出场时间仅占1.78%的大背景下,“越级打怪”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显然是百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

一个再残酷不过的事实是,最近20年间无缘世青赛的历届中青队,最终能成为中超常规主力甚至国脚的,每届至多5人。哪怕如今被寄予厚望的蒯纪闻、王钰栋和依木兰们,也未必就一定是未来国足的天选之子。

这就是中国足球青黄不接的人才现状——当下,已近无人可用;未来,暂时指望不上。集齐全部可用之才,尽快从筑底的局面中突围,重新唤醒从业者、投资者和观众对足球的热情,是这届国足责无旁贷的任务。

(热苏斯·布里希多·陈)

而伴随着三名新归化国脚相继入队,未来,更多新面孔仍可能驰援国足:刚和辽宁铁人签约的伍小海、被传许久的四代华裔陈达毅、面临着和墨西哥国奥队抢人难度的热苏斯·布里希多·陈,同样都是国足今年潜在的新面孔。

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样的,条条大路通大赛。在规则下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家底本就单薄的国足,归化大计再迈一步,于情于理,都正逢其时。

(仰卧撑/杨健)

本文标签: 足球  中国足球  中超  中国男足  国家队